(记元代景德镇瓷业情况的唯一书籍)中记述:“窑火既歇,商争取售,而上者择焉,谓之捡窑。交易之际,牙侩主之……,运器入河,肩夫执券,次第件具,以凭商筹,谓之非子。”
我们都知道元青花瓷主要用于朝廷和外销,能够享用它的只是少数达官贵人,加上制瓷的工艺难度,不可能像生产普通生活瓷一样大量生产。元青花的质量虽然得到了空前的提升,但受到当时制瓷工艺的制约,还不可能达到完美无瑕的水平,在质量标准上与明清官窑瓷有所不同。从馆藏元青花整器看,基本上都有轻微窑裂、缩釉、粘渣等瑕疵,说明对瓷器成品的认定不像明清官窑瓷那样苛刻。明清官窑器只要有一点瑕疵便打碎就地掩埋,绝对禁止流入民间,因此遗存了堆积如山的瓷片。